在“死”的恐惧中寻求解脱

净土杂志  2023-01-27  点击  次  

1.png

在“死”的恐惧中寻求解脱

《净土》2021年第3期    文/梁敏


“现在我常有这样的感觉:死神就坐在门外的过道里,坐在幽暗处,凡人看不到的地方,一夜一夜耐心地等我。不知什么时候它就会站起来,对我说:嘿,走吧。”这是史铁生《轻轻地走与轻轻地来》里的一段话,这段话曾带给我无数次的纠结,也带给我无数次的反思。

死,曾经是我非常忌讳的一个字眼。我生性敏感,对于死亡的感知,几乎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能找到记忆。

在我的印象里,最早对死亡有所“接触”,大约在我五岁那年。当时村里有人去世了,出殡那天,家亲眷属都披麻戴孝,哭声与锣鼓声、唢呐声交织在一起。一个孝子哭得悲天跄地,死去活来。这个时候,有个村民硬拽着他的两个肩膀把他强行拖走,而孝子的哭声越来越凄惨,全身在不停地挣扎。

我还看到,灵棚侧面的白布上,用彩色颜料画着很多吓人的场面:有的画着一个人用钩子把另一个人的肠子钩出来,有的画着一个人把另一个人的舌头钩出来,还有的画着一个人用刀子把另一个人的眼睛挖出来……当时我毕竟还小,根本看不懂是什么意思,但是那血淋淋的场面让我心生恐惧。很多年以后,我才知道那是堕在地狱里的众生受苦的情景。

我小时候那些年,家里的厢房是我最不愿意去的地方,因为那里放着一口黑漆棺材,那是家人为九十多岁的老祖(曾祖母)准备的。大人们每次指使我去厢房里拿东西,我都很不情愿,但又不得不去。一进厢房就能看到那口棺材,我就会很害怕,甚至闻到棺材上的油漆味都会害怕,因为那毕竟是装死人的东西啊。每次进去,我都是慌慌张张地找到东西,就急匆匆地跑出来。在我十一岁那年,老祖去世了,那口黑漆棺材装着老人家入了土。

尽管如此,我对死亡的恐惧感还是越来越深。我上初二那年,本家的一个堂妹,比我小两三岁吧,被家人骂了几句,一时想不开就喝了农药,最后也没有抢救过来。那时候,我爹正好在家里给家具刷油漆,油漆的气味和当年那口棺材的气味一模一样。堂妹的死,使我一闻到家里的油漆味就想起棺材。当时虽然是夏天,可是那些日子我感觉不到丝毫暖意,心里都是凄凉的。

同样是在我上初二那年,有个上高中的堂哥,在学校里突发心脏病去世了。这件事对我的震动是最大的,真正感受到生命太脆弱了,自己随时可能会死,最怕听的就是那种撕心裂肺的哭声。

上中学那几年,我习惯趴在床上写作业,有时候趴着听自己的心跳声,禁不住会想,这有节奏的“怦怦”声就是我的生命啊,假如它一停止,我不就死了吗?它什么时候会停止呢……每次一想到这里,心里就会一阵惊悸,不敢再想了,不能再想了……

初三快结束的时候,中考的压力,家庭的不和,还有校园暴力,这几件事纠缠在一起,使我的精神压抑到了极点,自己的身心好像被一张网紧紧地缚住了。我拼命挣扎,却是越挣扎越痛苦,最后得了抑郁症。后来我曾在一首诗中描述过当时那种状态:“一颗残破的灵魂拖着一具沉重的死尸,在一条喧嚣而又孤寂的道路上漫无目的地游荡。”心里的妄念如波翻浪滚:我是谁?为什么活着?一切都剪不断,理还乱,万般挣扎之中,我想到了“死”。有一次站在三楼向下看,心想如果我从这里跳下去……但是,死后是什么样子呢?如果我死了,别人会不会笑我懦弱?如果我死了,我父母受不受得了?如果我死了……这才知道“临事方知一死难”。

十几年来,文学几乎成了我唯一的精神寄托,我最爱读的就是关于苦难和死亡的小说与诗歌,在那里总能找到心灵的共鸣。多愁善感的性格使我爱上了写作,诗歌像是一剂镇痛剂,使我在一次次写作中稀释了烦恼与痛苦。可是当另一波烦恼的波浪打过来的时候,我又会陷入一种更为强烈的纠结与空虚之中。

没有想到的是,数年以后,我竟在一个奇妙的因缘下被带进了一座寺院。第一次进寺院,没有什么陌生感,而且觉得出家人的生活并不是像电视里那么刻板,我竟然心生羡慕。我很纳闷,出家人为什么看起来那么无忧无虑呢?他们不怕死吗?一位老和尚说,他们不怕死,因为他们死了就可以去极乐世界。极乐世界?以前从电视里听说过,难道真的有这么一个世界?

那次师父送了我很多佛书,回来以后我就如饥似渴地读起来。当时电视里正在播《西游记》,我从里面知道了《金刚经》,巧的是,我从寺院带回的书里恰好有一本《金刚经》。当时爷爷刚去世不久,听说念《金刚经》能给死人超度,我就更想试一试,于是开始结结巴巴地读。读了大概一个月吧,有一天夜里梦见我爷爷,他的样子比生前年轻很多,面相庄严,身上穿着非常漂亮的衣服,满面笑容地告诉我,他要去一个好地方了。这个梦太真实了,醒了以后还感觉像是刚才眼前发生的。这个感应使我信心倍增,我彻底相信佛说的话了。

从那以后,我就一本一本地读带回来的书。其中有一本是专门讲净土的,里面说西方确实有一个极乐世界,极乐世界有一尊阿弥陀佛。只要我们念阿弥陀佛,临终的时候,阿弥陀佛就会来接我们去极乐世界,到了极乐世界就可以不老不死,永远享受快乐。这一段开示,好像一道耀眼的光,瞬间照亮了我的心——原来真有这么一个世界啊!

从那以后,我就开始念佛,希望能往生极乐世界,能长生不老。之后我又开始读《无量寿经》,看到里面有一句“一切恐惧,为作大安”。我忽然明白了,其实过去所有的纠结,最根本的都是来自于对死亡的恐惧。这么多年浑浑噩噩,其实在自己的内心深处,是有着“长生不老”的期待的,只是有时候连自己都不清楚而已。知道了阿弥陀佛,知道了极乐世界,我忽然如释重负,心一下子打开了。“我是谁?为什么活着?”这些问题,一下子都迎刃而解了,我这么多年行尸走肉的生活结束了。

很庆幸,自己在青年时代就闻信了净土法门,不然像我这种多愁善感的性格,这一生不知会过得多么沉重,到头来也不过是个轮回生死的浪子。现在不会了,因为我知道,在生命的尽头,有一个无限广阔的世界在等待着我,一点也不虚无,一点也不夸张,而是不争的事实。平时我特别喜欢读《净土圣贤录》,里面一个个往生事迹总是带给我强大的信心。一想到自己来人间只不过是旅游观光一番,很快就要搭乘阿弥陀佛的大愿航船回归极乐故乡,心里就感到无比安稳,无比幸福。

多年后,与一位许久不见的文友重逢。他问我:“你怎么不写诗了呢?”我说:“以前写诗是为了排解痛苦,现在不痛苦了,写不出来了。”他笑着说:“怎么不痛苦了呢?”我也笑笑说:“我学佛了,念阿弥陀佛。”他一脸不解。我接着说:“丰子恺不是说过吗,人生三层楼,第一层是物质,第二层是精神,第三层是灵魂。咱们以前写诗是在第二层,还要往第三层上登呀,学佛就是往第三层上登。”文友似笑非笑地说了句:“还是你的境界高。”我知道,这里面有不解,也有揶揄,我已经不止一次遇到这样的回应了。但我还是在心里默默祈求阿弥陀佛加持,愿大家都能早日登上人生的第三层楼!


9.jpg

收藏  纠错

上一篇:疾病以减食为汤药
下一篇:净土答疑20210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