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山自古多泉水,庐山为钟灵毓秀之地,地下水系发达,拥有号称“天下第一泉”的谷帘泉,“庐山第一奇观”的三叠泉,“天下第六泉”的招贤泉等各种名泉。无数泉眼日夜不断喷涌而出,如同大地母亲输送的养料,滋润有情与无情。
有一泓清泉,千余年来汩汩流淌,四季不涸,其水纯净甘美。随着历史的积淀,自其成名以后,却承载了太多人的美好期望,它就是——庐山东林寺的聪明泉。
修缮后的聪明泉古迹饮水处
“精品工程、文化寺院、艺术园林”一直是东林寺建设所秉持的理念,为使聪明泉古迹周边环境更加整洁、饮用泉水质更安全,同时体现其历史感与文化性,常住决定对其进行整体修缮。近日,修缮工程圆满,正式面向广大游客信众开放。
修缮前的聪明泉古迹泉眼处占地狭仅几平米
修缮后宽敞整洁的的聪明泉古迹
修缮后的聪明泉,不再是隐于一隅的小小泉眼,其整体占地面积更加宽敞。其地面以平整的花岗岩麻石铺设,周围墙体以条石加固,加固后的墙面上再嵌以青砖浮雕,刻以典故公案,古朴大气又传达着文化意蕴,令人不由得驻足欣赏;泉眼之上,一座崭新的四角亭拔地而起,既可庄严此泉,亦可遮阳避雨;为防止泉水存储中滋生细菌,常住特安装净水设备净化,使泉水更加纯净,符合饮用水标准;为方便游人取水,该处有义工菩萨专门值守,及时发放饮水用具,并保持卫生清洁。
藏经楼前有聪明泉方向指示牌
聪明泉古迹位于东林寺藏经楼正后方,从藏经楼与祖师殿间的走廊穿过,便可到达聪明泉。聪明泉后方也新开辟了三条通道,西侧正路直通常乐院与维摩诘楼前路,东侧向后山的栈道可通上方塔中间缓台,西北侧栈道可至上方塔拜佛台阶。
聪明泉北侧石壁砖雕刻有聪明泉典故文字介绍和浮雕壁画
聪明泉东侧诠释净土法义的《感应速至图》砖雕
聪明泉西侧的《易·系辞传》句砖雕
“聪明泉”的得名颇具传奇色彩。相传,慧远大师驻锡东林,常有名士过访。时名将殷仲堪到来,与大师徜徉松竹之间,听泉谈《易》。殷将军博学多才、能言善辩,慧远大师指泉赞道:“将军之辩,如此泉涌,君侯聪明,若斯泉矣!”“聪明泉”就此得名,其后,名声便不胫而走,风闻天下。
聪明泉东侧石壁嵌着写有皮日休诗的石碑
唐时,太宗皇帝御驾亲临,见泉水清冽,挥毫题下“聪明泉”三字。晚唐著名诗人皮日休亦有诗云:“一勺如琼液,将愚拟圣贤。欲知心不变,还似饮贪泉。”后人均刻碑留念。
修缮后的聪明泉古迹,游人在观赏和汲水
时至今日,总会有住寺的义工和信众每日来此饮上些许;许多游客在礼佛以后,往往也急切地询问:“聪明泉在哪?”……可见,人们内心对于“聪明”的渴望别无二致。
聪明泉东侧的卓锡泉泉眼(非饮用水)
又聪明与智慧不可同日而语。佛法中对于“世智辩聪”极力呵斥,谓为“八难”之一;与之相反,佛教对出世间的“智慧”却推崇备至。又知,若要得到真实的智慧,须向佛法中求,所谓“深入经藏,智慧如海”。
临近国庆,前来寺院的游客增多,期望大家在来寺时能够遵守相关防疫政策规定,扫码测温佩戴口罩,文明朝礼安全游览,做好个人防护。祈愿法水长流,疫病早息,国安民乐,自在无碍。南无阿弥陀佛!
附:东林祖庭中轴线朝礼区俯视示意简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