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秋节,佛门拜月,拜的是谁?
中秋节,民间拜月,拜的是“月神”;佛门中也拜月,拜的是谁呢?因道场宗风不同,有依《金山规约》礼拜月光菩萨的;也有依《百丈清规》礼拜月宫太阴尊天菩萨的。有的朋友会把他们混淆,其实他们并不是同一位哦。
月光菩萨,又称月净菩萨、月光遍照菩萨,与日光菩萨同为药师如来二胁侍菩萨之一。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》曰:“于其国中,有二菩萨摩诃萨:一名日光遍照,二名月光遍照,是彼无量无数菩萨众之上首。”
药师如来与月光菩萨(左)、日光菩萨(右)
相对来说,月光遍照菩萨的知名度要高出很多,很多朋友甚至都不知道有“月宫太阴尊天菩萨”,那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好好介绍一下吧~
月宫太阴尊天菩萨,梵文音译为“旃陀罗”、“战达罗”。又名“月天”、“大白光神”、“月天子”、“野鬼形神”、“宝吉祥”、“善业千光”等。原是南亚民族的月神,后被佛教录取为护法神。
《长阿含经》卷二十二记载了月天子和月宫的情况:月宫高广各四十九由旬,为一分青琉璃所建构,二分天银覆盖其上。整个月宫被七重宫墙、七重栏楯、七重罗网、七重宝铃、七重行树围绕,周边以七宝装饰,有无数种类的鸟相互鸣叫,发出悦耳的声音。到处都有宝池,宝池的池底和池岸皆为四宝组成,除了池水充满,池中更有青、黄、赤、白各色莲花。还有其他草木、各种天花庄严宫殿。整个月宫上的气候适宜,不寒不热。月宫中有一正殿,亦以琉璃建造。殿内有月天子的宝座,高广各半由旬,用七宝制作而成,其清净柔软的程度就像天人的衣服一样。
月宫太阴尊天菩萨
月天子就居住在月宫的正殿中,寿命五百岁,子孙相承,没有异继。月天子又叫“善业千光”,月天子身放光明,照琉璃殿,琉璃殿的光明又照千月宫,月宫之光又照于四天下。月天子身放的光明,其中五百光明为下照,五百光明为傍照。月天子为什么有此千光呢?是由于其宿业的功德之故:
第一,过去世中以欢喜心、正直心供养沙门、婆罗门、贤圣人、持戒之人以及一切贫乏之人饮食、衣服、汤药、卧具,种种供养,随意所需,因为这个因缘,命终之后成为月天子,居住在月宫殿中,得到千种光明。由于是修持善业所得,因此名为善业光明。
第二,世人行持不杀生,不偷盗,不邪淫,不两舌,不恶口,不妄语,不绮语,不贪、不瞋、不痴这十善业,因为这个缘故,心生欢喜,命终之后成为月天子,居住在月宫殿中,身上自然放射出千种光明。由于是修持十善业得到的千种光明,因此名为善业千光。
第三,世间有人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淫欲、不妄语、不饮酒,以守持五戒的功德,命终之后成为月天子,居住在月宫殿中,身上放射千种光明。月天子的身光照射到琉璃殿之上,琉璃殿的光又照射到整个月宫,月宫的光再照射至四天下。因此,我们才能看到月光。
月宫太阴尊天菩萨
听起来月天子是神仙
可佛门中不是不拜天人吗?
《百丈清规》是中国佛教独创的僧制,佛教中国化的结晶。《百丈清规证义记》卷二记载了拜月仪轨,以及告诉了我们为何拜月。文言文读起来生涩,粗译大意如下:
中秋,相传是月天子的圣诞日,所以这一天,世界上的人都要举行祀月仪式。按照佛教规约,上供应在上午。月天子相当于天人,诸天人也是不接受午后上供的。所以夜晚拜月时,不需要供食物,只需供香花烛水即可。
有人说,日月运行,恩德无二差别,为什么只见祀月,而不见祀日呢?答案是,拜月法会也是相对随顺民间习俗礼仪来制定的,民间也不崇尚祀日啊。阴暗幽微的地方借助月亮的光辉而显现,万条河流更显得月光的清凉。要说它的功劳,是排在太阳后面,但要说月亮蕴含的德性却和佛道特别相近。
昨晚拍摄于东林祖庭
灵照自如,云林遮掩也减损不了月光,何其明也。月影普现众水,从不因水面大小而有分别,何其公也。月辉不放过每条小小的缝隙,何其圆也。清净自若,何其寂也。照见污浊也不被染污,何其贞也。周而复始、永不停止的运转和变化,何其恒也。应时盈缺丝毫不差,何其信也。普照万物,不求回报,何其虚也。在众星中最为闪耀,何其炽也。月光完全的遍洒一切,何其普也。
如果能因月所具的德性悟自心,则众生本具的佛性就会自然显发。无明愚痴泯灭不了佛性,不就是月之明么。广利众生,不起恩怨分别,不就是月之公么。佛法头头是道,一即一切,法法全彰,一切即一,不就是月之圆么。处于喧嚣也能恒常清静,不就是月之寂么。超脱于五浊恶世独一无二的纯净,不就是月之贞么。普度众生,生生不息,不就是月之恒么。深孚众望,即使卑微之物诚信亦遍及,不就是月之信么。物来顺应,不就是月之虚么。
昨晚拍摄于东林祖庭
因为月亮与佛道是如此相应,所以世尊在灵鹫山说法时,也常常用月亮来做比喻。寒山大士的“吾心似秋月……无物堪比伦”,真是将月的德性形容得盛大无比了。现在将中秋之际称为月天子的圣诞,虽然是来自民间俗传,但在这秋高气爽之际,月亮格外明亮,大圆镜智仿佛就在眼前。在这时专门拜月,岂不是很好吗?
又有人说,出家人不拜天人,月天子也是天人,怎么拜月天子呢?诸天约迹而论,本为俗神,未登道果,是不应该礼拜,拜则恐损其福报;但约本而论,凡诸天神,皆是圣贤应化。我们拜月是礼拜他的德行,恭敬他护法的功德,所以可拜。如果天人既无德行又无护法之功,则以不拜为正。如果为了名利而拜,曲意迎合世俗礼拜,则自他俱损,非常不吉利。
昨晚拍摄于东林祖庭
智慧的月亮
一轮明月,不喜不悲,自顾自地阴晴圆缺,它不知也不在乎人们赋予它多少美好意义。月亮像一张大大的明信片,任凭人们把想说的话写上,寄出各种各样的月光。乡愁时,是“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”;感怀时,是“人生代代无穷已,江月年年望相似”;向往美好时,是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;赞美女子时,是“月出皎兮,佼人僚兮”。而在佛门中,月亮被赋予了更多智慧圆满的美好意义。
昨晚拍摄于东林祖庭
满月可以赞叹佛的相好庄严:“佛面犹如净满月,亦如千日放光明,圆光普照于十方,喜舍慈悲皆具足。”
也可以比喻自心佛性圆满,唐代诗僧寒山大士说:“吾心似秋月,碧潭清皎洁。无物堪比伦,教我如何说。”在寒山大士看来,月亮圆满皎洁,正象征这众生佛性的圆满无缺。
昨晚拍摄于东林祖庭
月的阴晴圆缺、浮云遮月比喻无明障住了佛性,但众生自性本自圆满清净:“一切众生本源佛性,譬如朗月当空,只为浮云翳障,不得显现。”——《五灯会元》卷十四
水中月可以比喻人生虚幻无常:“如智者见水中月,如镜中见其面像,如热时焰,如呼声响,如空中云,如水聚沫,如水上泡,如芭蕉坚,如电久住。”——《维摩诘经》
比喻诸法缘起无自性:“解了诸法如幻,如焰,如水中月。”——《大智度论》卷六
众生心湖里的水,如果清净没尘垢的话,菩提月光就会映现:“菩萨清凉月,游于毕竟空。众生心水净,菩提影现中。”——《华严经疏论纂要》
水和月亮的组合也可以比喻佛性:唐代永嘉玄觉禅师在《证道歌》中云:“一性圆通一切性,一法遍含一切法。一月普现一切水,一切水月一月摄。”世界上凡是有水的地方,哪怕是一盆水、一杯水,都能映现出月亮来,但不管地上的水映现出千千万万个月亮,月亮总归只有一个,一切水月反映的不过是天上那一个月亮,这个“月亮”就是佛性。
月+指向月亮的手告诉我们学习经典而又不执著于经典。“标月指”是佛教著名的一个词汇。标,表之意。指,示月之指,称为标月指,即指佛所说之诸法,亦即八万四千法门、五千余卷之经文。就是说,一个人用手指向月亮,应当看到“手指”指向的“月亮”,而非“手指”本身。《楞伽经》卷四说:“如愚见指月,观指不观月;计着名字者,不见我真实。”愚人只看到指头,而看不到月亮。运用语言宣说佛法,如同用手指指月亮。手指是语言,月亮是真理。而执着于语言文字的人,怎能看到真理的本身?
《楞严经》卷二中也有类似的论述:“如人以手,指月示人。彼人因指,当应看月。若复观指以为月体,此人岂唯亡失月轮,亦亡其指。何以故?以所标指为明月故。”
昨晚拍摄于东林祖庭
《六祖坛经》中有这样的记载:
无尽藏尼对六祖惠能说:“我研读《涅槃经》多年,劫仍有许多不解之处,希望能得到指教。”
惠能对她说:“我不识字,请你把经读给我听,这样我或许可以帮你解决一些问题。”
无尽藏尼笑道:“你连字都不识,怎谈得上解释经典呢?”
惠能对她说:“真理是与文字无关的,真理好象天上的明月,而文字只是指月的手指,手指可以指出明月的所在,但手指并不就是明月,看月也不一定必须透过手指,不是这样吗?”
于是无尽藏尼就把经读给了惠能听,惠能一句一句地给她解释,没有一点不合经文的原义。
不过指月之说是提醒我们不执著于文字,并非完全不要文字,若离开语言文字的表达,我们不仅无法表达所证的佛性,对于佛所说的教法也无从理解了。
昨晚拍摄于东林祖庭
知晓了这些,今晚的月亮对你来说是否又有了不一样的意义?你心中是否照进清凉月光?在这中秋月圆夜,就把所有美好的祝福都装进月亮,送你十里月光,愿你如明月清净柔和,自在圆满。祈愿法界众生极乐共团圆。
祝大家中秋吉祥!
附:中秋拜月仪轨
出自《百丈清规证义记》卷二
八月十五日,晚粥前,客堂挂牌
牌云:是晚,合院大众闻钟声,齐诣大殿前拜月
黄昏二板,库司于大殿前,对月设供位
供品唯香花清茶灯烛,知客鸣钟三下,众集,传炉,住持拈香
一、唱香赞
炉香乍热。
法界蒙薰。
诸佛海会悉遥闻。
随处结祥云。
诚意方殷。
诸佛现全身。
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(三称)。
二、称名:
月宫太阴菩萨。(三称)
三、诵药师咒(二十一遍)
四、展具
礼月宫太阴尊天菩萨(二十四拜)。拜毕。起具。
五、举赞:
云散空净。
独露婵娟。
皎洁无瑕体自圆。
一月一周天。
普照无边。
恩光被大千。
南无月宫太阴尊天菩萨
南无月宫太阴尊天菩萨
南无月宫太阴尊天菩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