陆游与东林寺

祥华  2010-07-09  点击  次  

    陆游:(1125—1210),南宋爱国诗人,字务观,越州山阴(今淅江绍兴)人,十二岁能诗善文,荫补登郎,锁厅荐送第一,名列当时宰相秦桧之孙秦埙之前,秦桧得知后,非常气愤,不仅将陆游名字除掉,还降罪那些主事的官员,第二年,应礼部主事试,陆游又名列前茅,秦桧又将他名字除掉了。由是为秦桧所嫉,无法再参加朝廷考试。直至秦桧死,孝宗即位,陆游已经快四十岁了。孝宗素闻陆游有才能,特赐他进士出身。迁枢密院圣政检讨官,但由于与同僚政见不同,不久免去。以后几年,好不容易才做几年外官,如镇江通判和隆兴(今南昌)通判等小职。乾道六年入蜀任夔州通判。乾道八年,王炎出任四川宣抚史,聘他在帐下作幕府,从此开始军旅生活。范大成帅蜀时,深爱陆游之才,招为参议官。以文字交,出入帅府时,不拘体法,人讥其颓放,他听了后不仅不生气,反将自己名字改为放翁。后又知严州。赴任之前孝宗特召见他并说:“卿笔力回幹甚善,非他人所及”除军器少监。绍熙元年,任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,后任他同修三朝国史升宝章阁侍制。
    陆游的一生,是坎坷的一生,他出生于宣和末年,次年北宋就灭亡了,由赵構组织王朝,把京都建在临安(今浙江杭州),史称南宋。他们凭借长江天险,加上向金纳帮称臣,才赢得半壁江山,他们不思中原的沦丧,却过着“暖风吹得游人醉,直把杭州作汴州”的苟安生活。但是大多数官员,其中也包括陆游,他们力主抗战,恢复中原,多次上疏,要求朝廷蓄精养锐,加强国力,然后抗击金兵,收回失地,他说:“赋敛之事宜先富室,征税之事宜接大商”。他这些好的建议,却被那些投降派截住了,不但不采纳,反将他的职务撤了。结果只好回家闲居,这一居就是五年,五年的漫长时间,陆游的内心,充满着斗争,“少年妄起功名业,岂信身闲心太平”。然而报国无门,倒实领悟到了黄庭坚“闲暇无事心太平”的境界了。 但作为一个爱国诗人,他的心又如何能“太平”呢。他在《道七见赴扬州师幕》“初报边烽照石头,旋闻胡马华瓜州。诸公维听蒭荛策,吾辈空怀畎亩忧。急雪打窗心共碎,危楼望远涕俱流。岂知今日淮南路,乱絮飞花送客舟。”感情真挚,句句是泪。
    乾道六年陆游复职,任通判夔州军府事,不幸又病倒了,直至第二年才从山阳起程,走了160天,每天都写日记,共6卷,总称《入蜀记》。八月初官船进入江西境内彭泽,便舍船登陆,九日上午到东林,下午游西林,都作了详细记载。其名曰:《游庐山东西二林记》:“至东林太平与龙门寺,寺正对香炉峰。峰分一寺东行,自北而西,环合四抱,有如城郭。东林在其中,相地者谓之倒挂龙格,寺门外虎溪,本小涧,比年甃以砖,但若一沟,无复古趣。予劝其主僧法才去砖,使少近自然,不知能用吾言否?食已,煮观音泉,啜茗。登华严罗汉阁,阁与庐舍阁钟楼鼎峙,皆极天下之壮丽,虽闽浙名兰所不能逮,遂至上方五杉阁,舍利塔、白公草堂。上方者,自寺后支径,穿松阴,蹑石磴而上,亦不甚高。五杉阁前,旧有老杉五本,传以为晋时物,白傅所谓大十尺围者,今又数百年,其老可知矣。近岁、主僧了然辄伐去,殊可惜也。塔中作如来示寂像,本宋佛驮跋陀尊者、自西域持舍利五粒来葬于此。草堂以白公记考之,略似故处。三间两柱,亦如记所云:其他如瀑水莲池亦皆在;高风逸韵,尚可相见。白公尝以文集留草堂,后屡亡逸。真宗皇帝尝令崇文院写校,包以班竹秩送寺,建炎中又坏于兵。今独有姑苏版本一帙,备故事耳。草堂之旁,又有一故址。云是王子醇枢密庵基。盖东林为禅苑,始于王公,而照觉禅师常总实第一祖,总公有塑像,严重英特人也,宿东林。
    九日晋慧还远法师祠堂及神远殿焚香,憩官厅堂中,有耶舍尊者,刘遗民等十八人像,谓之十八贤。远公之侧,又有一人,执军持侍立,谓之辟蛇童子,传云:东林故多蛇,此童子尽拾取,投之蕲州。神运殿本龙潭,深不可测,一夕鬼神塞之,且运良材以作此殿,皆不知实否也。然神运殿三字,唐相裴休书,则此说亦久矣。官厅重堂邃庑,厨厩备设,壁间有张文潜题诗。寺极大,连日游遍,犹不能遍。唐碑亦甚多,惟颜鲁公题名,最为时所传。又有聪明泉在水丈之西;卓锡泉,在远公祠堂后,皆久废不汲,不可食,为之太息。
    食已,游西林乾明寺。西林在东林之西,二林之间有小市,日雁门市,传者以为远公雁门人,老而怀故乡,遂仿佛雁门邑里作此市,汉新丰之比也。西林本晋江州刺史陶范舍地建寺,绍兴十五年间方为禅居。偏小非东林比;又绝弊壤。主僧仁聪,闽人。方渐兴葺,然流泉泠泠,环绕庭际。殊有野趣。正殿释迦像著宝冠,他处未见,僧云:唐塑也。殿侧有慧永法师祠堂。永公盖远公之兄,像下虎偃伏,又有一居士立侍,不知何人。方丈后有砖塔,不甚高,制度古朴,余登三级而止。东厢有小阁,日待贤。盖往时馆客之地,今亦颓弊。东西林寺旧额,皆牛奇章八方书。笔力极浑厚,西林亦有颜鲁公题名,书家以为,二林题名,颜书之冠冕也”。曰:这篇游记,不仅文笔流畅,叙事准确殆尽,是篇非常有价值的历史材料。
    庐山风景再美,但诗人压抑的心情无法排遣,前途渺茫,匡复大计无望,唯一的安慰,来到东林寺,忘却那暂时的烦恼,当晚就写下《初游东林》:“从军忆在梁州好,心拟西征草捷书。”铁马但思经太华,布帆何意拂匡庐。计谋落落知谁许?功世悠悠定已疏。尚喜东林寻旧社,月明清露湿芙蕖。
    陆游第二次到东林寺,是在八年以后,这年六月,他应朝廷诏书,要他进京入对,路过寻阳,又特访久别的东林寺。长久戎马倥偬,难得一静,于是就在东林寺宿,寂静的夜晚,朦胧的月色,使诗人暂时忘却那宦海沉浮的遭遇。随缘自适,不觉吟了一首七律《六月十四日宿东林寺》。“看尽江湖千万峰,不嫌云梦芥吾胸。戏招西寨山前月,来听东林寺里钟。远客岂知今再到,老僧能记昔相逢。虚窗熟睡谁惊梦,野碓无人夜自春。”

 
 

TAG: 收藏  纠错

上一篇:苏东坡与东林寺
下一篇:黄庭坚与东林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