死亡是人人必须面对的人生大事,每个人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开始迈向死亡。人生旅途,一生尘劳为衣食,辛苦奔忙为儿孙,却很难观察到正在失去的时间与生命。待行步龙钟、病苦缠身之时,依然懵懂,昏昧无知,不思死往何去。
临终的最后一段路程该如何度过?修习佛陀教法的弟子又当如何帮助亲人提升生命的质量,找到最终的归宿呢?
【母患绝症 儿媳相助】
对很多濒死的人而言,疾病的折磨和对死亡的恐惧,交织侵袭着肉体和心灵。八十八岁的涂崇英老人,于两月前被确诊为直肠癌晚期,在面临死亡之时,也曾感到痛苦与恐惧,茫然彷徨,不知所措。
老人一生唯为哺育五个儿女,不惜付出一切。三十年前毅然弃肉,发愿食素,也是为了孩子们的平安健康。小儿子甚难医治的精神病令涂崇英心生忏悔,心想:“自己是不是有什么罪过,儿子才会生这个病”,遂为儿子食素,腥膻之食点滴不沾。天下的母亲都是伟大的,宁愿自己吃苦,也要代儿受罪。
涂崇英无私的母爱令大儿媳马喜萍深为感动,婆婆为子女劳碌一生,临终时的痛苦令她揪心难安。作为家中唯一的佛弟子,虽经常劝导婆婆念佛求生西方净土,但老人却始终不能闻信。马喜萍便注意返观自照,觉察自身德行,谴责自己的粗劣言行,并向婆婆发露忏悔。当婆婆感受到儿媳的真实转变后,方愿听其劝导。
癌症的疼痛是难以言喻的,尚未信受念佛法门的老人,常常疼得撕心裂肺,求生不得,求死不能。家亲眷属虽侍身旁,却无法代其受苦。眼看活活受罪的婆婆面临生死考验,不知后世将堕何趣,马喜萍毅然带着老人来到东林寺助念团念佛求往生,并独自承担起照顾婆婆的责任。
安静的环境对临终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,东林寺助念团清幽安宁的院落令老人身心安定,师父的开导策励更是令其受益匪浅。为了解脱病痛和死亡的苦患,涂崇英开始发愿求生极乐世界。濒死老妪终在最后的人生轨迹中找到心灵依怙,在家从未念佛的老人,拿起了念珠。
弥陀名号,阿伽陀药,无苦不度,无病不疗。曾在医院被病痛折磨得近乎气绝的老人,到助念团后,身体各方面竟很快得以恢复,癌症的剧痛未再发作,精神亦日趋好转,涂崇英便同媳妇回到武汉老家调养。
【再返东林 绍续孝行】
助念团师父的善巧开导与莲友的慈悲关爱,令涂崇英于晚年临终之际对佛教有了正确的认知,感念之情溋满其心。对西方极乐世界的欣求,消除了老人对死亡的恐惧,找到了迎接重生的希望,阿弥陀佛的临终接引,更让濒临死亡的绝望老人找到了安心的依靠。
但是,世俗的家庭环境总是让人难以宁静,家人的闲碎言语,亲朋好友的往来问候,令涂崇英应接不暇,使之佛号甚难提起,世俗常情亦使唯一学佛的儿媳无可耐何。将近半月的居家调理,反令涂崇英的身体机能急剧下滑。5月19日,老人病情突然恶化,全身疼痛,颤抖不已,突如其来的病变致其口齿不清,四大分离的痛苦相继袭来。
无常总是在人猝不及防时迅速降临,突兀得令人难以置信。危急关头,马喜萍再次担荷,祈求师父垂慈,助母亲了办生死大事。
5月20日凌晨零点,媳妇再次送母亲来到东林寺助念团。痛苦呻吟的老人已经口不能言,目不能视,幸而神智清醒,尚能听闻开导。师父及团员对涂崇英进行多次简洁的对机开示,提醒老人放下万缘,切勿忘失对西方极乐世界的欣求之心,保持信愿,十念一念皆可往生。老人在疼痛中呻吟着点头,坚定的回应令大家倍感欣慰。
孝顺的儿媳寸步不离,守候其旁,并同助念团成员进行护理型助念。随着五蕴的解体,老人身体愈发变得软弱无力,微弱的呼吸支撑着模糊的意识,空气似乎在喉咙里逸散。助念佛号音声不绝,老人的气息亦在佛号中渐渐平稳。当日下午4点20分,涂崇英于大众念佛声中平静舍报,八十八年的辛路历程,使此一平凡老人的生命在临近终点的人生路上获得质的飞跃。助念48小时后,柔软如棉的身体,安详的面容,令子女们无不对佛法倍加赞叹,感恩之情溢于言表。
人生百年,谁能不死?临终前的最后一段路程,决定着一个人最后的生命质量。涂崇英是一个幸运的老人,幸有儿媳尽孝,为其生死大事而作考虑,帮助婆婆坦然面对生死,是为大孝。对临命终者来说,减轻死亡的痛苦,是最大的尊严。而对于佛弟子,更为重要的是关注来生的去处,往生到一个没有痛苦的安乐世界。
愿净土宗临终助念之法普及于更多的家庭,让更多的佛弟子能够如法尽孝,为父母之生死大事而计虑。
涂崇英和儿媳马喜萍合影
涂崇英老人出殡仪式,儿媳礼佛拈香
涂崇英老人出殡仪式,大众送龛至化身窑